中醫有一句很經典的話,對氣血關係做了很好的概括,叫做“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。 ”
血的作用,在於讓氣有所歸屬; 氣本身是無形的,必須依附於有形的物質上,才可以正常地發揮作用,所謂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。那麼當氣不足時,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就缺乏,很容易出現血瘀的情況。我們仔細觀察老年人的舌頭,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小的瘀點在,口唇的顏色也比較暗,這些就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。 這種瘀血,很大程度上,與人上年紀後,氣的推動作用減弱有關。反過來,如果體內的血量不夠,那麼氣失去安身的住處,就會很容易消散掉,從而出現氣血兩虛的局面。 也就是說,氣虛者,血未必虛; 但血虛者,常伴有氣虛。常用人參、黨參、黃芪、白術、山藥等藥物組成方劑補氣,代表方劑有補肺湯、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、腎氣丸等。但應注意兩點:
小編提示一是肝火、肝陽上亢、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,飲食積滯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,不宜使用本法。 二是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,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。補氣有補元氣、補脾氣、補肺氣、補心氣、補腎氣之分。 肺主氣,主一身五臟六腑之氣; 中焦脾胃受納水谷,脾氣健運,氣血得以化生,故氣虛多與肺、脾二臟相關。黨參、人參、黃芪、山藥、白術(共同的功效,就是補氣)。發高燒、做手術、生孩子、長期用抗生素、放化療等,這種情況的患者都是元氣大傷,腎氣久虧,這個時候可以服用大補元氣的人參,可以吃人參的含片,可以泡人參茶喝,都能使身體早日復原,但用人參的時候,宜多喝水,這樣會吸收好,不易上火。
白術、山藥、白扁豆。 脾氣虛以脘腹虛脹,神疲倦怠,食欲不振,大便泄瀉為主症。 可用玉屏風散補衛氣,固表斂汗; 用四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補中氣(升陽)。 單吃黃芪也許達不到效果,這是很多年研究的藥理分析的結果。只有在一點的配伍組成下,才能發揮黃芪升陽的作用。 為什麼有的人一天一次大便很正常,可有些人一天大便三四次,甚至更多,次數多還不成形,中醫稱這為大便溏泄,這樣的人胃口也不會好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胃炎或淺表性胃炎,有些人還有胃下垂、脫肛,或有子宮下垂等,這都是脾氣虛。補脾氣的中藥有白術和山藥,用這些葯對脾氣有一個提升的作用,如果舌苔厚,也可以著重加一些白扁豆,這樣既補脾氣又能祛濕。甘草,肺氣虛以少氣懶言,動輒喘促,怕風自汗為主症; 累了、說話沒力氣、盜汗、失眠、心慌氣短、婦科病、月經提前、量多、量少,產後、乳房腫塊等,都可以補氣。咳嗽喘是現在最常見的病症,毫無疑問這樣會傷肺氣,導致肺氣虛,患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