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我國癌症發病情況
男性高於女性(207.03/10萬 vs 168.14/10萬)
癌症的高發因素比較多,並且不同,癌症發病率也是不一樣的,我們不能一概而論,但癌症的高發必然與不正確飲食明顯相關。俗話說「病從口入」。。 日常不良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,都會導致自身健康受到損傷,尤其是增加身體癌症風險。
根據權威的數據統計,50年以前我國的人均肉類攝入量大約只有3.3公斤,到了90年代我國的人均肉類攝入量大幅度提升,一度高達51.3公斤有些人看到我國人均肉類消耗量增長非常快,癌症的發病率也明顯增長,因此有人認為我國癌症高發與長期吃肉密切相關。之前確實有研究發現吃肉會增加癌症風險,尤其是結直腸癌,與此同時,世界衛生組織還曾經把紅肉列入2a級致癌物。 因此很多人更加確定我國癌症高發,都是長期吃肉惹的禍。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種現象,很少有癌症是單一的因素誘發的,常見的癌症比如胃癌以及肺癌等都是多個因素共同誘發的,在某種程度上來說,癌症屬於一種生活方式性疾病,癌症的真正“兇手”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。因為有些西方國家肉類的攝入量遠遠超過我們國家,但是他們患癌症的風險相對就比較低,這主要與食物的烹飪方法有關係,因為我國大多都喜歡重口味烹飪方法,比如煎炸炒,而西方國家更注重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,盡可能選擇清淡飲食方法。雖然吃肉多了確實會增加癌症風險,但是並非一口肉都不能吃,肉類作為一種食物,存在這麼多年,能夠給身體帶來極大好處,根據2016年的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,一個成年人每天吃的總的肉類的量應該控制在120~200g 之間,紅肉的量控制在50~75g之間。我們吃肉時應該正確選擇,盡量選擇蒸煮燉的方式。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少吃重口味的食物,多吃蔬菜衛生及補充營養物質,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,這樣才能達到真正強身健體的效果,降低患病風險。
食用時應去除豬脖子等處灰色、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,即被稱為肉棗的東西,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,若食用則易感染疾病。雞、鴨、鵝等禽類的翅尖是淋巴腺體集中的地方,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細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,即使是致癌物質也能吞食,但不能分解,所以禽尖翅是個藏污納垢的“倉庫”。
873368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